返回

重生78:开局换亲女知青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十五章回门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听到40斤芝麻糖,张良川面露一丝难色,挠头道:“能不能多弄点啊,40斤不太够卖啊,或者改成一天供一次货呢?”

    “目前还不行,我就自己一个人做,忙不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等我这边再找找帮手。”

    “先回去了,明天见。”

    拿到钱和粮票,杜飞没有拖延,直接离开。

    毕竟,那些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,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了,多停留一刻,都将会面临着危险。

    揣着16块钱,杜飞兴冲冲地来到供销社。

    他并没有直接进去。

    因为,想要买猪肉和布,都是需要用票的,杜飞手上并没有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,只要找票贩子兑换就行了。

    在这个年代,票贩子屡禁不止。

    归根结底,都是因为他们的存在,也的的确确能够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。

    有些家,人口多,定量的粮食根本不够吃。

    那怎么办?

    总不能真的全家喝西北风吧?
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们就会把家里的油票、布票之类的,拿出去找票贩子兑换成粮票。

    杜飞在门口站了一会。

    很快,就有一个男人快步走了过来:“哥们,换票吗?”

    “有肉票和布票吗?”杜飞小声问道。

    男人同样小声道:“五斤粮换一斤肉,三斤粮换一尺布。”

    杜飞想了想,随后开口道:“我要两斤的肉票,十尺的布票。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,跟我来。”

    男人把杜飞带进一条小胡同里,两人完成了兑换。

    拿着肉票和粮票,杜飞扎进了供销社。

    供销社里,布料一大卷一大卷的摆放在柜台上,还分高中低挡。

    高档布料做一套衣服下来,要一百多块钱,通常也只有城里人结婚时,才舍得买,再找裁缝做成衣服。

    穿出去,那叫一个体面。

    而杜飞只是要做床帘,低档的粗麻布他有点嫌糙。

    最后,还是选择了,中档的布料。

    “这布料怎么卖?”杜文找来售货员,问道。

    售货员打眼瞧了杜飞那一身寒酸的衣服,铁定是从乡下来的,估计也就是问问价格。

    她语气轻蔑的道:“泥腿子,这布你买不起,你就看看最便宜的粗麻布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杜飞知道这些人的德行。

    在这个年代,供销社售货员可是实打实带编制的铁饭碗。

    而且非常吃香。

    不仅可以捞到一些好处,更主要的是售货员的薪资待遇,在当时也是属于最顶级范畴之内!

    所以供销社售货员便成为了人人羡慕的“金饭碗”。

    这也养成了他们个个趾高气扬,鼻孔翘上天的态度。

    仿佛顾都是上门要饭的。

    就连供销社墙上,张贴的工作制度中就有一条是“不准打骂顾”。

    杜飞懒得跟她计较,继续指着中档的布料,道:“我就这个。”

    售货员不耐烦的道:“6毛钱一尺,你要吗?”

    “十尺。”杜飞毫不犹豫的道。

    此话一出,售货员惊讶的看着杜飞。

    乡下来县城里买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别说一下子买十尺布了,就算是县城里,也不容易啊。

    布票的供应都是固定的。

    “你有布票?”售货员疑惑的道。

    杜飞当即拿出十尺布票,在她面前晃了晃:“现在可以卖给我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有票,当然可以。”

    售货员把布料铺开,用木尺量好尺寸后,再用划石粉划了一条线痕。

    随后,在用剪刀沿着线痕剪布。

    “再给我割2斤猪肉,要肥点的。”

    “八毛钱一斤。”

    这个年代,猪肉的价格是根据肥瘦而定的。

    肥肉的价格远高于瘦肉。

    而瘦肉和骨头是不受欢迎的。

    骨头不实惠,瘦肉没油水。在这个年代有句俗语叫“低头剁肉、抬头看人”,买肉者也分三六九等。要是称到一块肥肉,总会拎到手上要左看右看,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。

    杜飞只买了肉和布料就离开了供销社楚,往村里走去。

    这两样东西,花了他7块6毛钱。

    差不多是他做25斤芝麻糖的利润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,杜飞不由得感叹一句:“什么年代都一样,钱好花,不好挣啊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赵家大院。

    “妈,我跟霞霞回趟我家,家里的活我都干的差不多了,剩下的等我回来再干吧。”

    杜文彬来到正房,对炕上正在嗑瓜子程桂芳道。

    “行,那就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毕竟是回门,尽管程桂芳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破天荒的应允了。

第二十五章回门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